【中國政府法制新聞網】哈爾濱市依法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
2014-05-04
今年上半年,結合市人大對我市貫徹實施《黑龍江省民營科技企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執法檢查,我們集中力量對全市依法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我市貫徹實施《條例》工作情況
1997年《條例》頒布以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各個部門和廣大民營科技企業把貫徹落實《條例》,作為科教興市、工業強市的重要戰略之一全力推進。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市五大班子把貫徹落實《條例》,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作為發展非國有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經濟、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來抓。歷次黨代會、人代會的工作報告中都把發展民營科技企業作為重要任務提出,歷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非常重視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經常深入民營科技企業,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市人大、市政協對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多次進行檢查指導。市紀委把改善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環境作為重要工作加以落實,充分發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把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列入國民經濟計劃和科技發展計劃,并納入市委的重要督辦事項、市政府的課題制和主管部門的考核指標。
(二)營造環境?!稐l例》出臺后,在市、區、縣(市)領導班子和市直有關部門中認真組織了學習,深刻領會《條例》精神。為推進《條例》貫徹落實,2000年末,召開了全市創造民營科技企業優良發展環境推進會議,針對企業反映較多、較強烈的問題,出臺了《扶持“小巨人”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84條)。2004年6月,召開了全市加快發展、當好龍頭,改善“小巨人”企業發展環境會議,出臺了《為“小巨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服務措施》(32條)。通過這些措施,進一步依法建立了“免打擾”制度,減少了外部干擾,為民營科技企業創造了更為適宜的發展環境。
(三)改善服務。市政府各部門特別是“小巨人”發展工作推進組成員單位,從各自不同職能出發,積極為民營科技企業服務。市科技局打破申報項目所有制和隸屬關系的界限,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圍繞“重點領域跨越、重點產業做強、重點企業培育、重點技術儲備”等四個層面,大力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共性技術瓶頸問題,采取公開招標立項;重大創新項目可隨時申報,并實行網上申報、網上評審、網上公示,問責問效,動態管理。2005年下半年,通過對8區11縣(市)的調研,安排1015萬元資金重點支持民營科技企業一批重大產業化專項,對促進區、縣(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市工商、財政、稅務、技術監督、環保等各部門嚴格遵守承諾,降低企業創業門檻,積極為重點民營科技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快捷、優質的服務,受到了民營科技企業的歡迎。開發區和南崗區等區、縣(市),深化服務內涵,強化服務質量,創建各具特色的服務高地,為本區域內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專項推進。為深入貫徹落實《條例》,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2000年市政府決定實施“小巨人”發展計劃,其目的是通過工作機制創新和工作方式轉變,整合資源,扶持和培育重點民營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小巨人”發展計劃主要是選擇年工業產值億元左右的民營科技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力爭用3-5年的時間,使其年工業產值達到5億元左右;選擇一批年工業產值在3千萬元左右的民營科技企業,作為“小巨人”發展計劃的種子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經過3-5年的時間,使其年工業產值達到億元以上,進入“小巨人”企業行列。經過6年的工作,全市已發展四批 14戶“小巨人”企業。
(五)搭建平臺。一是加強園區建設。市開發區、呼蘭利民醫藥科技園區、南崗民營科技示范區等園區功能日益完善,企業數量、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已成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入駐各類園區的民營科技企業達2000多戶。二是興辦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市相繼建成了3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面積達到40多萬平方米,在孵民營科技企業1000余戶。三是創建企業聯盟。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市科技局積極組織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食品安全等六大產業聯合體,實現了一批民營科技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對接,并不斷完善運營機制,初步形成創新源頭支持、產業鏈條延伸、產品關系緊密的技術創新聯盟。四是加強科技中介機構建設。2005年年末,哈爾濱國際技術產權交易中心成立,進一步加強了技術產權交易、科技信息、項目對接、人才培訓和政策咨詢等科技中介服務。五是搭建國際科技合作通道。已開設哈爾濱科技信息、哈爾濱技術市場、國際科技合作、中俄科技貿易等網站,為民營科技企業打開了以對俄科技合作為重點的國際通道。
(六)重點支持。為促進民營科技企業快速發展,根據《條例》要求,加大了對民營科技企業的資金支持。一是設立哈爾濱市“小巨人”企業貸款擔保資金,從市財政專項資金中籌集總計5500萬元資金,為“小巨人”企業提供1:3貸款擔保。目前已為13戶 “小巨人”企業累計擔保貸款54650萬元。二是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若干規定》精神,制定了《關于“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貼息管理試行辦法》,2004年對10戶“小巨人”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共實施貸款貼息835萬元。三是加大科技風險投資支持力度,市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已達到1.9億元,重點扶持了泰富電機、仁皇藥業等一批民營科技企業成長。四是實施各類科技計劃資金支持,從2006年開始,市科技局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結合,把企業和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項目作為支持重點,有效地推進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二、我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現狀
我市民營科技企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一批民營科技企業快速成長。截止到2005年末,我市民營科技企業已發展到4157戶,實現年技工貿總收入385.3億元,創利稅55.4億元,分別是1997年《條例》發布時的2.4倍、6.6倍和8.5倍。全市民營科技企業技工貿總收入百萬元以上的達到837戶,千萬元以上達到379戶,億元以上的達到41戶。部分民營科技企業致力于自主創新,顯示出厚積薄發的高成長性。光宇集團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市場銷售量連續七年列國內同類產品之首,鋰離子電池產品性能已達日本同類產品水平。中德威帝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N總線系統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宏立藥用膠囊有限公司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植物空心膠囊生產技術。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的腦健康系列產品,暢銷全國。東金沃爾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先進的技術優勢,在農機裝備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上有了新的突破。
(二)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作用不斷加強。據統計,全市年收入百萬元以上的民營科技企業科技經費投入9.43億元,其中研發經費投入6.02億,占產品總銷售額的1.96%,高于其他類型企業。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出口創匯總額已達3.35億美元,占全市出口創匯額的27.23%。出口產品以電子產品、計算機附件、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體,前景十分廣闊。“十五”期間”我市民營科技企業承擔國家“863”計劃”25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基金項目271項,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31項,其他國家科技計劃29項。在我市承擔前兩批國家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46個項目中,民營科技企業承擔了17項。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高效節能與環保、光機電一體化、航空航天、農業高新技術等六大高新技術領域中,年收入百萬元以上的民營科技企業有521家,已成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生力軍。
(三)對社會的貢獻愈來愈突出。1997年以來,全市民營科技企業技工貿總收入以26.47%的速度持續增長。2005年,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實現年工業總產值34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近19%,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亮點。全市民營科技企業上繳稅金總額從1997年的3.74億增長到2005年的19.39億元。南崗區、呼蘭區、五常市、雙城市的民營科技企業上繳稅金已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光宇、葵花等10戶民營科技企業已步入全市企業納稅50強的行列。民營科技企業的職工數量從1997年的5萬人增長到2005年的18.44萬人,占全市在崗職工總數的12.38%,已成為我市吸納人員就業及再就業的重要渠道。
幾年來,我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雖然得了顯著成績,但是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更高要求,特別是面對國內發達地區的競爭壓力,我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在政策、環境、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已出臺的一些具體政策措施沒有得到全面落實。二是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科技中介服務、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和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有待完善和加強。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高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較弱,一些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知識產權意識、技術標準意識、自主品牌意識較弱。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全國科技大會后,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一系列措施,重點解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依法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貫徹實施《條例》與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把握老工業基地振興、“哈大齊工業走廊” 建設和對俄科技合作戰略升級等歷史機遇,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主線,切實抓好民營科技企業各項工作 ,努力在“十一五”期間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的創新型企業家;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使自主創新成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使民營科技企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深入貫徹實施《條例》各項規定,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發展非國有經濟、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特別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各項政策措施。結合貫徹《條例》,進一步加大《公司法》、《合同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執行力度。同時,抓緊制定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法規。新聞媒體要進一步深入宣傳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宣傳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宣傳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的典型經驗,在全社會形成重視、關心和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選擇符合條件的民營科技企業進入試點企業,努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進一步加強民營科技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繼續抓好各類產業聯合體建設,推進產學研戰略聯盟,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逐步完善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化多元化投入的創新投入體系,市政府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資金、科技風險基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配套資金等,要為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快創新服務體系和基地建設。按照政府引導、社會興辦的原則,鼓勵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為民營科技企業提供各類中介服務。進一步整合并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重點建設技術研發、科技資源共享、科技企業孵化、技術交易、科技融資等平臺。加快推進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開發區“二次創業”,加快哈大齊高新技術產業帶、哈爾濱南崗民營科技企業示范區、哈爾濱利民醫藥科技園區等民營科技企業的園區建設,帶動民營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整體升級,使之成為我市重要的創新載體和創新源。
(四) 推進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引導和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加大以對俄為重點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哈爾濱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中心作用,建立和完善中俄兩國雙向資源信息庫,創建輻射全國、服務中俄的信息和服務平臺。當前,要抓住中國―俄羅斯年的有利契機,集中力量辦好第一屆中國?哈爾濱國際科技成果展交會,組織民營科技企業廣泛開展高新技術成果對接,力求取得實效。
(五)加強和改善組織領導。進一步提高對新時期民營科技企業工作的認識,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切實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加快自主創新主體建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上來,進一步加強領導,搭建平臺,搞好服務。繼續強化各級政府科技服務職能,進一步加強規劃引導、制度建設、政策調控和公共服務。繼續堅持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區、縣(市)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對區、縣(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解決一些地方規模企業少、創新能力弱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調研負責人:李凱英 李志杰
成員:孫國忱 李奇志 韓東君 孫 毅 姜子柱 徐 欣
相關新聞
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馬端街39號
官方客服電話:400-600-4017
行政綜合辦公室:0451-82353728
臨床事業部:0451-82289506 / 82269160(傳真)

奧博醫療

腦康復之家

腦科學網
Copyright © 2023 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企動力 | SEO標簽 營業執照 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黑)-非經營性-2016-0017